(一)早期鉴定方法
血型鉴定:20 世纪初期开始应用,通过 ABO 血型、Rh 血型等血型系统比对亲代与子代的血型。但血型组合种类有限,只能排除亲子关系,无法确认,准确率低。
白细胞抗原(HLA)鉴定: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,利用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遗传多态性进行鉴定。准确率比血型鉴定高,但仍存在一定误差,且检测流程复杂。
(二)现代 DNA 鉴定技术
DNA 指纹技术:1985 年由英国科学家发明,通过分析 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来区分个体。首次实现了高准确率的亲子关系鉴定,奠定了现代亲子鉴定的基础。
STR 分型技术: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的主流技术,检测 DNA 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(STR)。选择 21 个以上高度多态性的 STR 位点,通过 PCR 扩增后进行电泳分析,准确率可达 99.99% 以上,且检测时间短、样本需求量少。
无创胎儿鉴定技术: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 DNA 进行鉴定,怀孕 6 周以上即可检测,无需穿刺,对母婴无风险,是孕期亲子鉴定的重大突破。
(三)技术优势与未来趋势
当前优势:样本类型多样(血液、毛发、指甲等均可)、检测速度快(3-7 个工作日出结果)、准确率极高、适用范围广(涵盖司法、个人、孕期等场景)。
未来趋势: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,检测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,检测位点会更多,结果解读更精准,同时隐私保护技术也将不断升级,更好地平衡鉴定需求与个人隐私。


下一篇:亲子鉴定中的伦理问题:边界与考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