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关于鉴定机构的误区
“医院都能做亲子鉴定”
多数医院的核心职能是疾病诊疗,亲子鉴定属于法医物证鉴定范畴,需具备《司法鉴定许可证》(含 “法医物证鉴定” 项目)和独立实验室。仅少数三甲医院的法医科或合作实验室可开展,且多以司法委托为主,普通个人鉴定需通过专业机构办理。
“价格越低越划算”
正规鉴定成本包含样本处理、基因测序、质控复核等环节,价格低于 2000 元的服务可能存在猫腻:要么减少检测位点(标准需 21 个以上 STR 位点),要么使用过期试剂,导致结果准确率下降。过低价格往往伴随 “二次收费” 陷阱,如加急费、报告费等。
“网上宣传的‘快速出结果’更高效”
标准鉴定流程需 5-7 个工作日(含 2 次复核),宣称 “24 小时出结果” 的机构可能省略关键质控步骤。DNA 扩增和测序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反应时间,盲目加速会增加错误率,尤其无创胎儿鉴定,过快出结果可能忽略胎儿游离 DNA 的干扰因素。


(二)关于技术原理的误区
“血型不符就能排除亲子关系”
血型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,但存在 “特殊情况”:如父母均为 A 型血,子女可能为 O 型(基因型为 ii);Rh 阴性母亲可能生下 Rh 阳性子女。血型仅能作为初步参考,不能作为唯一依据,需通过 DNA 鉴定确认。
“亲子鉴定 100% 准确”
准确率需结合检测位点数:检测 21 个 STR 位点时,排除亲子关系的准确率为 100%,确认亲子关系的概率为 99.99%;若检测位点不足 15 个,可能因基因突变导致误判。正规机构会增加检测位点或补充 Y 染色体 / 线粒体鉴定,确保结果可靠。
“毛发随便剪几根就能用”
毛发样本需带完整毛囊(根部白色物质),剪取的毛发无毛囊,无法提取 DNA。正确采集方式为:从头发根部拔取 5-8 根,自然晾干后装入纸质信封(避免塑料密封导致霉变),采集前需清洗双手,避免污染。
(三)关于法律与隐私的误区
“个人鉴定报告能用于打官司”
个人鉴定可匿名办理,样本来源无法追溯,不具备法律效力。司法用途(如落户、抚养权纠纷)需办理司法鉴定,要求被鉴定人携带身份证到场采样,全程录像存档,报告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。
“鉴定机构会保密,随便找一家都行”
隐私泄露风险主要来自非正规机构:部分机构将客户信息出售给第三方,或在报告中泄露个人隐私。选择时需确认机构是否签订《隐私保护协议》,是否采用 “样本编号 - 身份信息分离” 管理模式,避免线上平台过度收集个人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