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因样本采集不当导致检测失败,不仅浪费时间金钱,还可能延误鉴定需求。掌握不同样本的采集技巧,能大幅提升检测成功率,避免反复采样。
(一)口腔拭子:最推荐的 “零创伤” 样本,这样采才合格
采集前准备
采集前 30 分钟内不进食、不喝水、不嚼口香糖,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样本;
准备 3 根无菌棉签(机构通常会提供,若自行准备需选未开封的医用棉签)、1 个干净的纸质信封(勿用塑料袋,不透气易发霉)。
采集步骤
撕开棉签包装,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住棉签杆中部,将棉签头放入口腔内侧颊黏膜(脸颊内侧);
轻轻旋转擦拭 20 次(左右各 10 次),力度以 “能感觉到黏膜轻微摩擦” 为宜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口腔出血;
换另一根棉签,重复上述动作采集另一侧颊黏膜,共采集 3 根;
采集完成后,将棉签头朝下放在阴凉处阴干(约 1-2 小时),避免阳光直射或烘干(高温会破坏 DNA)。
保存与邮寄
阴干后,将 3 根棉签放入纸质信封,标注 “样本关系(如父 - 子)”,密封信封;
邮寄时用泡沫箱 + 干燥剂包装(尤其潮湿地区),附言 “生物样本,轻拿轻放”,避免暴力运输导致棉签污染。
(二)带毛囊毛发:别剪!拔下来的才有用
采集误区
很多人误以为 “剪下来的头发能做鉴定”,其实只有带毛囊的头发(根部有白色小颗粒)才能提取到 DNA,剪下来的头发、自然脱落的头发(毛囊退化)均无效。
正确采集方法
用干净的手(或戴一次性手套)抓住头发根部(距离头皮 1-2 厘米处),快速拔下 5-8 根,确保每根头发根部都有白色毛囊;
避免拔 “染烫过的头发”(染烫剂可能损伤 DNA,建议染烫 1 周后再采集),优先选择黑色、未受损的头发;
采集后将头发放在干净的白纸上阴干(约 30 分钟),再装入纸质信封,避免毛囊受潮霉变。


(三)指尖血:简单易操作,注意 “止血与阴干”
采集工具
准备 1 个专用血卡(机构提供,含抗凝剂)、1 根无菌采血针、1 片酒精棉片、1 根无菌棉签。
采集步骤
用酒精棉片擦拭无名指指尖(指尖毛细血管丰富,疼痛感低),待酒精挥发后,用采血针轻轻刺破指尖皮肤(深度约 1 毫米);
挤出 3-5 滴血液,滴在血卡的圆形采样区域内,确保血液完全覆盖采样点(不要超出区域,避免浪费);
用无菌棉签按压出血点 5 分钟止血,将血卡平放在阴凉处阴干(约 2 小时),阴干前不要折叠或触摸采样区域。
(四)烟头:隐蔽性强,但需注意 “新鲜度”
采集要求
必须是近 24 小时内吸食过的烟头,超过 24 小时的烟头,滤嘴处的唾液会挥发,DNA 降解严重,检测成功率低;
避免采集被雨水浸泡、沾染油污的烟头,此类烟头污染严重,难以提取 DNA。
采集与保存
用镊子夹取烟头的滤嘴端(接触嘴唇的部分),避免用手直接触摸;
将烟头放入干净的纸质信封,每封信封放 3-5 个(确保 DNA 量足够),标注 “样本来源(如疑似生父)”,尽快邮寄至机构。
(五)牙刷:适合 “无法直接接触” 的场景,需满足 “使用时长”
采集条件
必须是连续使用 1 个月以上的牙刷,且采集前 24 小时内未清洗(牙刷刷毛上会残留口腔黏膜细胞,使用时间越长,细胞量越充足);
避免采集 “共用牙刷”,若多人使用同一牙刷,会混入他人 DNA,导致结果不准确。
采集方法
直接将牙刷放入密封袋(无需清洗),标注 “样本关系”,邮寄时用泡沫箱包装,避免刷毛受压变形导致细胞脱落。